——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集体林改观察之一中国绿色时报8月25日报道(作者:张蕾许晶黄东叶劲松韦荣华)在我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发展林下经济?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有没有可观的效益回报和美好前景?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改督查组第五组近日赴甘肃、青海和宁夏3省区专题调研林下经济时欣喜地看到,当地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林下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甘肃、青海、宁夏的实践显示,林下经济在生态脆弱地区发挥了6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林下经济为农民就业增收开拓了门路,有利于带动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民致富。
宁夏中宁县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植枸杞,面积已达20万亩,年均产量3.8万吨,农民年人均枸杞现金收入2600元,占总收入的46.2%。中宁县每年还吸纳各地劳动力20余万人,从事枸杞生产、加工和销售,工资性收入达3亿多元。林下经济极大提高了林地尤其是公益林的价值与产出效益,有利于激发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参与林改的热情。
3省(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属于以灌木林为主的公益林,随着林下经济发展,这些原本在当地人眼里几乎没有利用价值的林地拥有了实实在在的现金价值。宁夏彭阳县租用林地价格为每亩每年15元,甘肃泾川县林地租金已高达每亩每年45元~50元,林农可直接从出租林地中获利。林下经济发展也使林地产出率提高。
宁夏沙坡头区发展枣瓜鸡综合经营,每亩林地产值达到2000元。青海尖扎县种植核桃10574亩,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
林下经济调动了农民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生态脆弱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甘肃泾川县党原乡群众对栽植经济价值较高苗木愿望迫切,在县林业局和乡政府支持下,今春在花果山林场栽植油松4.2万株、侧柏3万株,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0%以上,不仅为林农致富奠定基础,而且提高了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宁夏中卫市统一组织改造利用沙荒地,将种植成活的34万亩枣树交由农户自主经营,收益归农户所有,农民护林营林积极性高涨,不仅未发生一起盗砍现象,农户对灌溉、管护设施的微小故障也会第一时间上报。当地领导感慨:照以往做法,1万名护林员也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管护效果!林下经济促进了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有利于生态脆弱地区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水平的提升。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农民自学苗木育种、嫁接、扦插、栽植、苗圃管理等技术,许多人成为行家里手,苗木远销新疆、内蒙、青海、西藏、陕西等地。
中冶美利林业公司在宁夏中卫市沙漠速生林基地建设中引进节水滴灌造林技术,每亩节水60%以上。林下经济为生态产业化探索出了新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成果的巩固与扩大。
宁夏沙坡头区建成沙漠沙地综合开发基地,建日光温室生产蔬菜、瓜、果,单棚年产值1.4万元~1.8万元,棚均纯收入8000元~1万元。突出的经济效益带动了这一沙地综合利用模式的拓展。
中宁县枸杞种植使全县森林覆盖率5年内增加了5个百分点,为当地生态治理作出了贡献。林下经济有效引导形成了产业生态化模式,使生态脆弱地区在维护公共食品安全方面作出了贡献。甘肃、青海和宁夏高度重视其生态脆弱的特殊情况,依托现代技术,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化模式。
宁夏沙坡头区压砂地枣林养鸡,放养在光照充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林间,以杂草、草籽、虫子为食,发病率低,生产出的鸡肉质好、营养丰富、无激素、无药残,富含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硒元素等,成为很受欢迎的绿色产品。随着林下经济获得更大发展,这6个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也完全可能发挥出其他方面的新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积累了发展林下经济的丰富经验尽管甘肃、青海、宁夏的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效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3省(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其他生态脆弱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政府主导,部门合力发动。
3省(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培育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宁夏彭阳县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县财政补贴为主,争取区财政、发改委、扶贫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为辅,对林下养殖户给予鸡苗、鸡舍、基础设施、饲料等补贴扶持,朝那鸡养殖数量从2006年不足30万只发展到目前的150万只以上。树立样板,典型示范推动。
甘肃泾川县实施三个一示范工程,每个乡镇至少建成树种改优、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示范点各1个。2011年,全县林下种植中药材1500亩;建成树种改优示范点23处,落实示范点树种改优1.02万亩,带动全县树种改优2.1万亩;建成林下养殖示范点27处,养殖生态鸡34.6万只,辐射带动全县生态鸡养殖60.6万只。
自愿互助,合作组织联动。建立专业合作社,不仅将同类生产经营者聚集起来,而且共享信息和生产销售渠道,推动了3省(区)林下经济经营户的共同发展。
宁夏已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00余家,会员3.5万人,产业覆盖经济林种植与销售、经济苗木种植与销售、林间养殖等类型。提升效益,龙头企业带动。3省(区)林下经济发展中,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作用突出。甘肃泾川县引资建设的种鸡孵化场年可孵化雏鸡1000万只,不仅降低当地养殖成本,而且可辐射周边县(市)。
宁夏泾源县成立8个存栏3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公司,培育育肥贩运大户825户,全县肉牛养殖户达2.1万户、肉牛16万头,带动了牧草种植业发展,农民林下牧草种植面积达2.3万亩。投资建设,林权抵押给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在3省(区)的林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泾川县玉都镇郭家咀村农民赵永峰,投资15万元发展林下生态鸡,其中5万元通过林权抵押从信用社获得。
目前,甘肃省7个试点县(区)已为1223户农民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636万元。规模发展,林地流转助力。林下经济发展提高了林地的规模化利用程度,促进了林地有序流转。甘肃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林下养殖示范点是租赁高丰村25户农民的102亩林地兴办的。
甘肃省7个林改试点县(区)流转的林地已达26.92万亩,不仅使农民从林地中获得现金收益,也使经营户的种养规模提档升级。甘肃、青海、宁夏的这些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是主要针对当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具有区域的特殊性,当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保驾护航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实践启示人们,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从5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立足林业现状和地方实际,合理界定林下经济的概念。
应将林下经济的概念确定为:以林地资源为依托或围绕林业产业所开展的相关开发利用活动。林下经济大致可分为4个类别:一是林下养殖,主要指林下养鸡、养猪等;二是林下种植,包括林下种植、树种改优和苗木栽植;三是森林旅游,包括在林地内组织开展的休闲观光活动,以及依托森林旅游景区开展的旅游接待服务;四是林产品生产,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等。出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建立长效机制。
林下经济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出台专门文件,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明确林下经济的概念;二是建立由政府牵头,林业、农业、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林下经济发展扶持体制;三是建立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科技等保障支撑体系;四是划拨专款,对林下经济的示范项目和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带动全面发展。普及林下经济常识,有效引导广大农民投身林下经济发展。农民对林下经济项目的了解极为有限,发展林下经济盲目效仿、一哄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应增进农民对林下经济的了解,开阔农民的视野。建议与主要媒体合作,大力宣传林下经济,引导农民积极开拓林下经济发展途径。创新林权登记和抵押,化解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投资难题。
林下经济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如甘肃泾川县林下养鸡项目,按每只鸡成本50元、每亩养200只鸡计算,每亩的成本投入需1万元,而宁夏泾源县的油松苗木种植每亩也需一次性投资5000多元,相对于当地每人年均最高不足4700元的收入,许多农民有心无力。即使已有专门针对集体林改设计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金融机构对这些地区采伐价值不高甚至是受到严格管理的公益林,明显缺乏兴趣。但潜力是巨大的。
甘肃静宁县果园总面积达76万亩,2010年挂果面积36万亩、产值14.7亿元,每亩苹果产值达4083元,应当是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资产。因此,应创新林权登记和抵押,对苹果等经济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登记,并以林木所有权抵押贷款,化解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不足问题。研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现行法律法规存在限制性规定,一些林下经济项目处于前景难料的境地。如中冶美利林业公司在宁夏沙坡头区营造的速生林,依照《防沙治沙法》规定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则规定该地域的林地应当被列为国家级公益林一级保护,企业能否根据需要采伐这些林木面临障碍。
同样,其他林下经济项目,如养鸡所必需的鸡舍等设施是否可以占用林地尤其是占用公益林地进行建设,也面临法规的严格限制。对此,应针对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管理开展专门研究,妥善处理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关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发展。林下经济是集体林改中涌现的新的经济活动,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
通过有效引导和扶持,林下经济将获得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林改目标的更好实现。
本文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www.nouhouen.com